标准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疗特色

医疗特色

新闻中心

远程会诊 架起精准扶贫健康桥——我院区域远程会诊平台建设情况综述

字号: + - 16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永葆角色初心,彰显扶贫情怀,根据黑龙江省相关文件精神,2017年,在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我院会诊中心开始建设以扶贫地区、援疆技术支持单位为主的区域医学网络建设,重点打造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远程会诊模式,让分级诊疗制度在全市及周边县区落地生根。

13.jpg

  通过三个月的加紧建设,我院初步完成了包括定点扶贫地区在内的133个远程标准化分中心和标准化诊室,开展了远程教学、远程会诊、远程查房、远程门诊、远程复诊服务。截止2018年7月,通过区域远程平台建设,共建成远程诊室150余家,完成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远程会诊220余例,进行远程教学30余场次,从中受益的医务人员高达千余名,通过区域远程平台完成危重患者远程会诊、急诊转诊十余例。

  这也是齐齐哈尔地区首次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网络建设,助推医疗精准扶贫的成功案例。经过一年的运行,为齐市地区及援疆单位的人民群众提供基础医疗及健康服务带来了良好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健康扶贫属于精准扶贫的重要方面,因病致贫、返贫是扶贫硬骨头的主攻方向。上有政策,下有实施。自建设以来,我院领导亲自带领会诊中心工作人员深入乡村,与每一位贫困户进行实际沟通,在全面调研后开展基础建设、网络铺设、管理方案传授,真正做到了统一规划,标准建设,扶持托管,管理植入,规范运营。让贫困地区的患者通过远程会诊,得到了三甲医院专家的诊疗,真正实现了开花、结果。

  依安县作为第一批远程会诊平台试点工程,建设完成后的县乡村远程诊室发挥了互联互通的明显效果,实现了平台建设的预期目标。2018年2月,依安县向阳乡一名35岁的男性患者,突发剧烈胸痛。发病后,向阳村卫生院紧急向我院会诊中心提出心内科急诊远程会诊申请。接到申请后,我院会诊中心立即组织心脏病研究中心人员进行了急诊远程视频会诊,后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随后,患者被立即由县医院转入我院行急诊介入治疗。考虑到患者家庭贫困,在充分讨论病情后,医院决定为患者进行溶栓手术治疗,节省了两个心脏支架共计三万余元。由于救治及时,患者病情得到了切实有效的缓解,在较短时间内出院回家休养。

  经过四级联动远程会诊的患者,会诊医生会根据病情将其分类,轻症患者留在当地医院进行诊疗,同时利用远程会诊方式,对患者进行定期复诊,开辟了有效控制患者大量涌入三甲医院进行诊疗的就医模式,同时也减轻了患者外出就医的经济负担及奔波之苦;针对病情需要进一步诊疗的病例,会诊中心启动以本中心为枢纽的链接北京、上海名医专家的会诊服务。为患者明确病情及诊疗方案,将其有效留在我市进行医疗,从而减少了因疑难危重患者医疗农合及医保外出就医而产生的费用。

  黑龙江省卫计委《关于认真做好全省健康扶贫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中,统一部署了完成贫困县远程会诊系统联通建设任务。2017年10月,我院会诊中心多次与精准扶贫对口支援单位海伦市人民医院进行远程会诊调试,并于10月11日率先开通了与海伦市人民医院异地远程会诊工作。此次远程医疗的开通,开创了全省精准扶贫工作之先河。

  此后,会诊中心组织我院专家为当地一例胸部重症外伤患者进行了会诊,双方医生就胸外科疾病的诊疗问题进行了积极交流,该院医生表示,此举不但解决了患者疑难病例的诊治问题,也增进了同道之间的学术交流。其间,省卫计委领导全程观看考察,并对远程会诊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我院大力支持下级医院开展互联网+智慧医疗的模式给予表扬。

  通过区域远程医疗平台建设,开展常态化远程教学及疑难病例讨论,对区域内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是提升医务人员诊断、护理、康复、管理能力的有效手段。区域远程平台的建设全面覆盖各县级医院,乡村级卫生机构。远程会诊网络全部建成后,将全面覆盖全市、县、乡、村医疗机构,实现远程会诊平台的纵向贯通、信息化、村村通,充分达到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下,各类患者诊治能上能下,病情不延误、医疗资源不浪费的目的,从根本上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远程医疗健康扶贫项目,解决了贫困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问题,在共享高端医疗资源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